样板党支部
淮海战役精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image.png

1949421日,毛泽东主席获知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作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纪念胜利。在这之前,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已经胜利地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国共双方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其中规模最大、意义也最为深远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最大,解放军牺牲最众,歼敌数量最多,被视为国共两党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1948116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敏锐捕捉到了国民党军调动带来的战机,提前给华野各纵队下达了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命令。一场气吞山河,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战役至此打响。

1948116日至19491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战略性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这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走向的大决战中,国民党投入兵力80万人,解放军投入兵力60万人。结局是,60万人战胜了80万人,战役胜利后我军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解放军直逼长江,为下一步的渡江作战奠定了可靠基础,国民党只有凭借长江天险苟延江南半壁。

image.png

淮海战役,共产党全胜、国民党完败。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战场胜利的天平?答案也许很多,但淮海战役总前委五大书记之一,时任华中野战军副司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的答案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日后与淮海战役一起名扬四海,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军民团结、鱼水情深最为生动的写照和代言。

陈老总并未夸大其词。战役期间,民工的支前是最动人心弦的一幕,来自苏、鲁、豫、皖、冀5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动用担架20.6万副,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共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用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了战争。当年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场濉溪县临涣镇,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支前故事:一名支前民工在给前线运物资的途中发现自己的鞋子破了,为了不影响任务,他就赤脚推着独轮车上了前线,物资最终送到了阵地,而他的脚却被冻掉了四个趾头。战士们看着民工冻坏的双脚,心疼地把它们放到自己的怀中捂热,战士们并不知道,这位民工用小推车送来的其实就是给他们过冬的军服和棉鞋!

image.png

在1948年的那个寒冬里,千千万万的支前民工就是这样推着独轮车,以“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的胸怀,迎着危险、冒着大雪,舍生忘死、冲向前线。得益于支前民工的巨大贡献,解放军方面在没有固定后方、没有空中运输线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受到来自于后勤补给上的威胁。不仅如此,由于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部队在伤员救治、兵员补充、情报获取等方面均实现了“实力反转”,在战场上占尽优势!

image.png

陈毅后来也不无感慨地回忆道: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人心向背,决胜千里。”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这句话最深刻的注脚。其实国民党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1927年北伐时期,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各地老百姓不但自发组织起来自带绳索、扁担、木架床帮助国民革命军运输伤员,很多人还把自己家不多的余粮送到了官兵手中。但是,这支军队却在其后的时间里,不但逐渐脱离了人民,而且沦为了欺压、掠夺人民的工具。而与之相反,在1927年建立的另外一支军队则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正因如此,当国民党军队在抗战结束后沉溺于与腐朽阶级共同压榨、强掠人民的时候,而解放军则选择了与人民站在了一起: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千百万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土地、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而到了危机关头,解放军战士则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的安全。对于朴实的中国人民来说,在最重要的时刻支持这支军队当然是必然的!事实上,昂首奔向战斗前线的那540万民工中,既有解放区基层组织的,也有国统区自发而来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这支军队早日胜利,解放全中国。

当年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陈毅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谈到淮海战役时,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解放军岂止是60万人,我们是500万人对80万人!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军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淮海战役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43万人的民工支前小车,再好不过地强调了“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证明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刻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朴素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才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

image.png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屹立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面东朝阳,气势恢宏。塔身正面中部,镶嵌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雕刻着碑文。碑文如下: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结果。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淮海战役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碑文共700余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淮海战役中,3.1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除去战场休整时间,平均每天牺牲人数达700人,每2分钟就有一位烈士牺牲在战场......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力量源泉。毛泽东曾经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淮海战役中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


上一篇 :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记忆

校内站点
扫码关注